宿迁市第一实小幼教集团   章 兰

  宿迁市第一实小幼教集团共有三所园,均是位于骆马湖和运河边的农村园,当地自然资源尤为丰富。三所园均为省优质幼儿园、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园内设施设备先进、齐全,环境优美、充满童趣,是一个融美化、绿化、儿童化、游戏化于一体的儿童成长乐园! 我们践行 “追随儿童触摸自然”的办园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要,支持孩子积极、主动去建构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在追随儿童的路上,我们不断转变观念、躬身实践,一直走在探寻的路上。

  一、追随幼儿的课程探索之困惑

  当初,我们确立的理念是“追随儿童” ,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地践行,具体体现在:室内外空间布局规划不合理,不能满足孩子多种发展需求;年轻教师偏多, 观念较为滞后;课程园本化不够,对教材使用存在生搬硬套现象;人文、自然等资源没有利用起来;活动中教师高控现象比较普遍,观察分析、调整改善等能力均较弱。在省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背景下,我们便开启了追随幼儿的课程探索之旅……

  二、追随幼儿的课程探索之路径

  (一)“规划”中改造环境整合资源、建构课程框架

  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追随幼儿的兴趣,并大胆尝试放手让孩子参与整个创设过程,探索将环境创设过程变为课程实施的过程,在重新规划、调整中,更新理念,重塑儿童观、课程观,初步构建课程框架。

  1.改造“以儿童为中心”的户外环境

  广阔的户外空间意味着更多的自由和快乐,充满着吸引和挑战。我们因地制宜、统筹改造现有场地,规划足够的不同功能、类型,突出自然性、趣味性和挑战性,融沙水、攀爬、建构、涂鸦、表演、生活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户外活动场所,追随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努力让每一个角落都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去探索。

  我们的环境得以顺利的改造离不开上级领导的重视和专家的现场把脉。区领导多次到现场会办周边环境整改方案,为新城家园幼儿园划一块能满足园内幼儿亲身实践的种植园;小学的一片竹林和一栋综合楼划给第一实小幼儿园使用;皂河二小幼儿园后边的种植园,由市教科所冯鑫老师亲自设计草图,全程跟进指导,在省虞永平教授及省群内众多专家的论证下,省基教处殷雅竹处长、省教科所张晖老师等现场把脉中,合理规划利用园所各个角落,不断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满足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需要。改造后的户外环境,富有开放性、挑战性,让孩子们流连往返……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得以充分体现。

  活动中,我们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充分放手,给予他们充分自由选择游戏玩法、玩伴的权利。轻松地只做一个观察者,适时介入。

  2.调整“以儿童需要的”室内布局

  在省市专家的具体指导下,最大化地优化室内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从创设“儿童为本的环境”到研究“环境与课程的关系”,经过数次的调整与诊断,不断反思、实践,最后总结出:幼儿需要的环境应是:安全、真实、自然、丰富、开放、温馨等。贴近生活的“娃娃家”、满足幼儿自主创作的美术区、引发幼儿大胆探究的科探区、温馨开放的图书区等,随处可见幼儿的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充分体现了有准备的环境对幼儿的支持和推进。

  图书资源在各个活动区的有机投放,也成为了孩子们自主学习、探究、创作的“脚手架”,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翻阅相关的绘本、图书,然后自发地进行讨论、探究、创作……

   3.建构“以儿童适宜的”课程框架

  如何把一日活动中各环节都纳入课程的视野?我们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与探索中重新审议、调整我们课程方案,本着室内外交互使用,最大化利用资源,追随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研究摸索更具支持性的互动策略,使我们课程建设更加生活化、游戏化。

  尝试弹性时间管理。坚持支架六弹性时间管理,建立稳定、有规律的一日生活流程,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分组活动,遵循幼儿的自主选择。在实施中,我们发现师幼的自主性强了,有了较强的规划意识。

  审视一日活动安排。从课程的角度去思考、审视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小组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及教师如何分工和配合,在张晖老师的引领下,通过反复、轮回性地诊断、调整与改造,全面调适课程实施路径,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自主发展。

  实行餐点自主管理。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让孩子们参与讨论,在这里他们逐步学会自我管理,如参与环境与材料的整理;自己动手制定能看懂的可视化时间表;自主提被子入园、整理床铺;值日生轮流准备水果及餐前餐后的整理;在约定的时间内按需自主吃水果点心;在自主打餐中掌握了方法和技巧,进餐中学会了文明和涵养。

  突破课程审议模式。将环境,材料、游戏,包括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逐步地纳入课程视野,备课中,我们不在依赖教材,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当下的需要,结合季节、节假日等灵活拓展出一系列活动。之前我们备教材、教法、教学具的制作,关注“如何教”;现在我们备环境和材料、幼儿的已有经验、活动情况、绘本图书(在不同的区域内针对性的投放)、教师的知识储备(名曲、名画赏析、当下古诗词、科学常识、语言故事等),关注“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自主地学”。并及时收集、梳理资源包,为以后的课程资源提供便捷。

  调整周/日计划制定。依据《指南》中各领域的目标,追随幼儿,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周、日计划,班级的三位老师每天下班前在一起反思当天的一日活动,梳理第二天的具体流程及分工,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及时为孩子们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放手”中逐步重新认识儿童、发现儿童潜能

  我们逐步意识到“放手”的价值,开始理解并坚定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与生俱来的无限潜力。如:孩子们基于身边资源自发生成的驾校游戏;种植园里从播种到收获,孩子们全程参与;沙水区里孩子们自主测量、疏通管道、探索水流速度;建筑区中孩子们尝试用各种材料盖房子;游戏中孩子们自主取放所需游戏材料;游戏中,陪伴的大人们也被孩子深深吸引。我们深深地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积极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要给予他们空间、材料、时间,把属于他们的游戏真正地还给他们,放手后孩子们展露出来的无穷的发展潜能让我们由衷地赞叹和欣赏。

  三、追随幼儿的课程探索之成长

  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放手让他们自己选择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他们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专注、自信、勇敢、坚持、好奇、友好、合作等学习品质得以养成。在享受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发现我们也逐步变得专业、自信了,我们在和孩子们一起成长。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我们的理性思考逐步出现:孩子们的游戏中有学习吗?我们如何整合资源更好地支持他们?

  1.从不断观察中,了解幼儿,发现学习

  通过读书,我们不断探寻支持、引导、推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理论依据,渐渐地能看见并看懂幼儿正在经历的一切,然后试着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以更好地满足幼儿成长的各种需要。现在,借助观察,我们逐步知道如何介入?原有的主题计划、环境与材料怎样根据当下需要,进行调整与更新?

  我们默默的观察孩子游戏中的各种行为,发现原来他们的游戏就是学习,我们的目标在这里都可以自然达成,并由此找到支持、推动、指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依据。根据孩子的兴趣,调整的预定计划,让活动更有价值,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讨论、验证、分享等实际操作,进行直接感知,获得亲身体验。这里涵盖了语言、社会、健康、科学、艺术等各种领域的发展。

  2.在有效研读中,明晰理念,探寻思路

  教研形式的转变。以前我们的教研形式化、研究文本、忽略儿童需要。目前我们的教研是走进活动现场,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即时教研,关注儿童需要。围绕一日活动中的观察、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师幼互动、家长工作、生活环节的价值、幼小衔接、过渡环节等进行教研。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邀请专家进行现场的把脉与指导。

  观察策略的跟进。管理层每周至少跟班看活动半天,撰写半日活动观察记录,真切了解班级当下的具体活动情况,敏锐捕捉到当下存在的问题,并能连续跟踪观察、跟进指导。发现个性问题及时反馈,发现共性问题集中研讨。

  研读方法的提升。我们通过先读《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会了怎样观察孩子、了解孩子;随着刚开始读不懂,我们逐渐调整读书方法,如:第一步:自主阅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用案例来解释,同时列出不明白的地方,制作PPT;第二步:集体共读—大组集中分享,就问题进行深度研讨;第三步:实践运用—将学到的理论在具体操作中验证、应用。读《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第七章“用表征来丰富游戏”感受了“表征”在幼儿游戏中的重要作用及方法和策略,解决了我们的实际问题。

  群讨论中学习。我们积极参加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群组讨论,时刻关注、吸纳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抛出问题与困惑,寻求专家的在线指导。建立园内QQ群,老师们每天分享精彩案例,展开互动研讨,群内专家及时答疑解惑。

  图书资源的支持。图书资源如何为孩子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好地支持?如“树叶的旅行”案例中,孩子们对幼儿园里一棵树叶的变化产生了兴趣,大家一起观察、发现、探究、创作……冬天到了,他们又发现那棵树上的叶子都快掉光了,于是大家再一起观察、写生、一起阅读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了解其自然现象后,孩子们自发地利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式去表现冬天里大树的变化……老师们追随孩子的兴趣,善于发现和积累幼儿有价值的游戏行为,进行描述、分析、跟进、推动和支持。

  课程手册的梳理。在《规程》、《纲要》和《指南》的指引下,经过六年的不断探索,我园在环境创设、一日活动组织、观察记录、资源利用、游戏开展、家长工作等方面,有了自己的操作模式及实施路径。在省市专家的追踪指导下,我们将课程改革实践做法梳理成册,并初步确立为“宿迁湖滨课程”指导手册,将在区域内全面推进。

  3.在多方评价中,反思成长,收获认可

  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中,我们不断改变自己,用心追随幼儿,从游戏环境的改造,到多样化游戏活动的展开,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等都得到了加大地发展,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随处可见。我们的课程一直得到各级领导、专家及同行的关注。在各种调研活动、承办及接待观摩中,对我们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给予高度的认可。同时,我们不断鞭策自己,根据他们的指导建议,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不断调整策略,试图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陪伴幼儿的过程中,我们角色意识也发生了改变。课程意识、观察能力、教育行为调整能力逐渐增强。我们从以前关注区域环境的装饰转向关注区域环境是否适宜,从关注课程文本转向关注幼儿的游戏和生活,从关注学习知识转向关注获得经验。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渐看到幼儿的学习,能够持续观察,跟进指导,我们的课程实施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多位教师撰写的案例也多次发表及获奖。在课程游戏化的不断跟进中和幼儿共同成长了。

  接下来,我们将会重点关注材料的适宜投放、师幼有效互动等问题,力争让我们的课程成为孩子们真正喜欢的、并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课程!我们追随幼儿的课程探索还在路上,今后我们会继续用爱陪伴着他们,和他们一起幸福成长!